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呢?
如果有人問山水先生這個問題,咱一定會笑笑不回答。
可是,如果是一只狗狗問你這個問題呢?
才剛剛上映兩周的《一條狗的使命》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通過一只狗的四次“狗生”看人生的意義。
本片改編自美國作家W.布魯洛.卡梅隆的暢銷小說《在輪回中找你》,由兩次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項的拉斯.霍爾斯道姆執導--沒錯,就是那個拍了《忠犬八公的故事》的導演。
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第一世 . 金毛
這一世,它是金毛,它的名字叫做貝利。他跟著年幼的主人伊森一起長大,在帶給伊森很多快樂的同時也見證了主人家庭,自身的變故。終了,在主人的注視下離開了人世。
第二世 . 牧羊警犬
第二世,它是德國牧羊犬艾莉,是個威風凜凜的女孩。它陪著孤獨的警犬隊警察執行了不少任務。在某次任務中,為了搭救自己的主人,它獻出了第二次生命。
第三世 . 柯基
第三世,電臀提諾在幫助女主人找到愛情的同時也收獲了自己的愛情。
第四世 . 圣伯納
第四世,品嘗了許久的孤獨之后,被不負責任的主人丟棄之后,穿過了一片金黃麥田之后,帶著四世記憶的它回到了第一世主人伊森身邊,幫助孤獨的中年伊森重新找回了幸福。同時,它也找回了自己第一世的名字--貝利。
貝利的四次“狗生”,都經歷了同一件事--孤獨。與其說這是一部寫狗的電影,不如說是一個男孩的孤獨成長史。
本片用狗的視角,看到了時代的變化,歲月的更替。雖不如《阿甘正傳》那樣詳細,但有不少細節,都值得讓人回味。
貝利用一個極低的視角去觀察了美國上個世紀的家居生活。在電影中,我們無數次看到地毯的出現,那種質感,是常用瓷磚、地板的中國家庭難以感受到的。
美國的地毯文化深厚而又久遠,現今世界上幾大地毯集團總部都在美國,比如:始建于1946年的SHAW、1968年的milliken化工、1973年的Interface,還有Tandus集團,Dixie集團,Mannington集團等等。所以美國民眾對于地毯的接受度非常高!
美國空氣及環境較為干凈一些,同時生活機械技術比較發達,所以打理起來非常方便。比如最近流行的dyson吸塵器,iRobot等。
由于很早就使用了丙綸,滌綸,尼龍等科技材料,所以美國的地毯工藝掉毛很少。可惜中國的地毯材料還大多停留在羊毛上……羊毛掉毛太厲害了,又是天然纖維,容易滋生細菌。一推門,往往就是一股難以描述的味道。
貝利可不會喜歡的。
電影中伊森父親的居家辦公桌和客廳,基本上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家居的復現,這樣的效果放在今天同樣優雅。
上個世紀的冷戰期間,美國經濟陷入蕭條--還記得《當幸福來敲門》中的情景么?因此,很多公司和企業允許員工居家工作。這種情況讓美國的書房布置一直向工作室的方向發展。
美國的書房沒有書,對于很多上個世紀的美國人來說是一個有意思的梗。時至今日,你去大多數美國人的家庭里觀察,依舊能得出這種感覺。
缺乏閱讀,也就缺失了內涵。這也能夠解釋,為什么伊森的父親為何最后成了酒鬼。
劇照中的沙發不只出現過一次,實際上這種沙發大名鼎鼎--RH(Restoration Hardware)的標志性亞麻沙發。
它最好的一點就是沙發進深很深,可以有坐進去的感覺,很舒服。
1979年,創始人史蒂夫.戈登開啟了RH的獨特風格,他們的大多數產品都讓人想起20世紀初的紐約,更趨向于傳統。
你看到這樣的家具,就會覺得一個稍微有點錢的美國人就是這么生活的。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那么有錢。但每個人都需要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孤獨,連狗自己也能體會到,如果孤獨那么一生都沒有意義。
雖然在這個世界有那么多人,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屬于自己的家。那里應該有你愛的,和愛你的人在等著你。
—— 知精準報價 避裝修深坑 ——
平均七年以上的設計經驗資深設計師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