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之火”照亮轉型之路
新興之火,轉型之機。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全球搶占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發展優勢的高地,是國家下一步重點發展的產業戰略布局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更是引導廣東經濟升級轉型、建設幸福廣東的重要力量。
昨日,在廣東省“兩會”結束和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南方日報在廣州舉辦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討會。邀請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等相關政府部門、相關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齊聚一堂,腦力激蕩,為廣東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謀獻策,添薪加柴,“吹氧助燃”。同時,南方日報幾十名骨干記者歷經兩月深入調研結集而成的《新興之火――― 戰略性新興產業南方大調研》一書昨日也舉行了首發儀式。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中國更是廣東跟上世界步伐的一次歷史機遇。”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對此達成共識。據有關統計,2010年,廣東11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達11115億元。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廣東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6%左右。
【機遇與轉型】
廣東跟上世界步伐的一次歷史機遇
省發改委副主任張軍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出現而提出的。出現國際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經濟發展缺乏新的動力,因此世界各國都在積極謀劃,希望通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新一輪經濟發展制高點。
“每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都會帶來重大的產業革命,當前正是加快推動廣東轉型升級的歷史性機遇。”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說。
“這是我們跟上世界步伐最快的一次。以前我們比世界落后了50到100年,但這一次,廣東的機會來了。”汪一洋說,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勢頭很猛,與排名第一的美國經濟總量差距僅有一萬多億美元。然而當美國大力發展“新經濟”時,日本沒有及時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型,沒有再產生新的革命性的產業。廣東要吸取這一教訓,不能與歷史機遇擦肩而過。
【現狀與差距】
全國領先“缺芯少腦沒面子”
把廣東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放在全國的范圍內比較,廣東的成績可引以為傲。
張軍介紹,“廣東高技術產業產值已超17000億元,產業規模連續15年居全國首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而據省經信委統計,2010年,我省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等十一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達11115億元,同比增長19.5%。
其中,2010年全省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產值4848億元,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占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的43.6%。
新能源汽車已具備良好發展基礎,部分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LNG客車車型已開始批量生產,動力電池產量占全國的40%,居全國首位。
半導體照明產業快速增長,預計2010年產值將達到800億元,比2009年翻一番,產業規模繼續位居全國第一。
然而,把廣東放在世界的舞臺上,廣東的壓力又是那么沉重。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缺芯、少腦(系統軟件)、沒面子(面板)的局面并未根本改變”,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省經信委副主任鄒生一針見血地指出。
在LED領域,美歐國家掌握著上游外延芯片和芯片制造環節的核心技術,美、日、歐企業擁有LED產業鏈上游近90%的原創性發明專利。
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我國的發明專利數大約只有美、日、韓等各國的1/40-1/30。
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國外公司在我國的不少行業內的專利都占了大部分。
這就是殘酷的差距。
【突破方向】
廣東已定下明確的目標,到2015年,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三大產業率先突破,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0%左右,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6%左右。
三大領域先突破